首页
关于新时期德格县扶贫开发的调研报告
2015-08-31 08:16:50
来源:
德格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59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前言:

扶贫开发工作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工程,对于国家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释放改革红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举措。2011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我县再次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县,成为甘孜州五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如何把握住此次扶贫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以扶贫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大力优化扶贫工作,创新扶贫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注入新的活力就显的尤为必要。为进一步理清新时期我县扶贫开发思路,今年以来,本人多次深入区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就下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时期扶贫开发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德格县基本情况

德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川、青、藏三省结合部,西与西藏昌都地区隔江而望,北靠青海玉树自治州,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重镇,是西进西藏、北上青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藏区历史文化最为深厚悠久的县之一。

全县呈现出“高、边、贫、后”和“阔、厚、富、美”的特点。高即地处高寒:县境内最高海拔6168米,最低海拔2980米,平均海拔4235米,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季长达209天,年平均气温7.3℃边即区位边远:全县26个乡镇中距县城100公里以内的乡镇仅6个,100至200公里的乡有9个,200公里以上的乡有11个,最远的乡距离县城296公里。县城距州府康定588公里,距省会成都958公里,是四川省最边远的县之一。贫即经济贫困:主要表现为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规模总量小、财政收入基础弱,县境内无工矿企业,县域经济增长完全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缺乏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2070万元。后即基础落后:目前,全县仍有11个乡、98个行政村不通电,25个行政村不通公路,30个行政村不通通讯,77个行政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镇建设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阔即地域辽阔:县域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在甘孜州18个县中位列第三。全县辖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8.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9%。厚即文化厚重德格藏语意为“善地”,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并称为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有珍藏典籍丰富而文明遐迩的德格印经院,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代表南派藏医药发祥地瑰宝的德格藏医院,五大教派并存的藏传佛教,被誉为康巴标准语的德格方言,以及与藏民族文化相融共生、风格独特的建筑、绘画、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民俗文化,被誉为“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之源”富即资源丰富:金沙江、雅砻江横贯县境而过,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县域矿产资源富集,有铜、汞、金、银等20多种矿种,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2.6%。同时,县境内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生态藏医药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美即风光优美:县境内有雄奇险峻雀儿山、西天瑶池玉隆拉措(新路海)、人间仙境多瀑沟、格萨尔王的诞生地阿须草原,素以“自然风光优美”而驰名国内外,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德格县扶贫开发主要做法

针对我县的贫困状况,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从破解最核心的制约因素抓起,从扶持最贫困的人群做起,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突出基础优先和产业优先,变“遍地撒盐”为“集中施肥”,变送“鱼”为授“渔”,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和促农增收上花功夫、下力气、求突破。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我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群众自愿,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国家扶持和群众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各项扶贫工程相结合的原则,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建设为主要内容进行规划,大力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牧民群众生存、生产、生活条件,使农牧区贫困人口真正实现温饱,并在温饱的基础上稳步脱贫,走向小康。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始终把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改变以往各部门“撒胡椒面”的做法,以扶贫资金为“黏合剂”,在“渠道不乱、来源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下,采取整合专项资金、部门资金、社会资金、群众资金等“四整合”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效益,确保了规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我县自1989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以来,至2012年末已累计享受中央、省州各类扶贫资金30203.93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1270.9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6256.58万元、两项资金8376.91万元、信贷扶贫资金4299.46万元,共实施39个新村扶贫项目、12个整村推进项目、22个教育扶贫项目、20个卫生扶贫项目。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逐步完善了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15785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牧民群众越温脱贫扫除了障碍。一是实施通路工程。新修、改扩建柯三、浪温、玉扎、沿江等通乡通村公路31条598.3公里,打通了年古—扎科—然姑64.7公里三县联网公路。二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人畜饮水工程69处,新建人畜桥梁32座,解决了4236户19548人48753头(只、匹)牲畜饮水困难。三是实施异地移民搬迁工程。完成移民搬迁安置467户1888人。四是实施农田改造工程。改造基本农田26200亩,实施优良青稞种植12272亩,优良小麦种植6688亩,种子包衣技术推广5428亩,“通丰二○”肥料推广29500亩。五是实施通讯线路改造工程。完成更庆镇、达马、岳巴、玉隆、阿须等乡镇通讯线路改造,改造里程达260余公里。六是实施住房解困工程。实施住房解困工程1030户,改善了1030户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推广太阳能照明设备1326台,解决了1326户贫困户的照明难问题。七是实施基层政权建设工程。新建乡政府办公楼及住房22处、工委办公用房3处、派出所用房3处、法庭用房2处;新建和维修村级党员活动室3处。

(四)培育产业,促农增收围绕“立足资源定产业、围绕市场建基地”的思路,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加快优质种植基地、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和生态林果基地建设。继续推进龚垭乡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在汪布顶、卡松渡等乡扶持藏猪、藏鸡特色畜禽养殖,积极探索在金沙江河谷沿岸建立以核桃和花椒为主的生态林果示范片区。结合农牧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和市场需求,支持和鼓励民间力量做大做强高原保健食品元根干、绿色食品干酸菜和雪域王妃青稞酒等特色农牧产品。

三、德格县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由于受历史、自然、生产方式落后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2012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13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62元,近一半的农牧民群众为贫困人口,全县整体贫困现象较为突出。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我县地广人稀,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固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我县交通、水利和城镇等基础实施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牧民增收渠道单一。由于受自身素质、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县农牧民群众收入仍以第一产业为主,收入增长缓慢,缺乏新的增长点,增收渠道单一。同时,故土情节重,愿意务工的农牧民只愿在本乡本村从事简单就业,不愿外出务工,致使劳务扶贫转移工作难度较大。

(四)新村建设数量少。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我县在国家“十二五”扶贫规划中只有21个行政村被纳入了整村扶贫推进,这样导致我县剩余的150个行政村的贫困人口将得不到有效扶持,甚至可能出现个别未纳入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比纳入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更多的现象。

(五)资源优势未转化成产业优势。我县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中藏医药资源和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丰富,但均处于原始待开发阶段,急需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培育产业。

四、德格县贫困现状成因分析

(一)地理偏远,交通不便

经济想发展,交通要先行。交通便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纵观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交通建设发展史,全国铁路、公路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交通枢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更是不甚枚举。因此民间有谚语称“要致富,先修路”。

然而,德格地处偏远,位于山川并列的峡谷深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大了其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难度。虽然目前雀儿山隧道建设,国道317线、省道217线和岗白公路等国省主干线的改造升级工程正紧罗密布的开展,但我县区乡及村落公路基建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路面破碎,路基坍塌较为普遍,这一系列交通问题都直接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产业基础薄弱,布局不合理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基础,工业为主导。然而德格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农业基础薄弱,无大型工矿等支柱产业,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县农牧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水资源少,耕地少,灾害频发地区,农牧民种养殖环境差、产品单一、质量差、产量低,全县因缺耕地导致的贫困占23.56%,无畜户占13.46%。同时,由于县城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导致我县招商引资很难实施,纵有厂商愿意落户,但碍于德格城小路远,劳动力缺乏(具体表现为“五多一少”,即家庭人口多,单亲家庭多,小孩多,老人多,病、残人多,劳动力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支柱产业发展缓慢。

德格是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又有德格印经院、新路海风景区、多瀑沟旅游区等众多旅游资源。但由于我县基础设施落实,尤其是景区配套服务基础实施建设与资源开发不相适应。导致我县旅游业发展始终无法达到一定规模,无法将旅游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旅游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德格由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成为了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发

我县大部分行政村都处于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中可灌溉平地只占全县耕地的18.7%,剩余耕地皆在半山斜坡上,收成较好时其平均亩产也仅为100多公斤。加之我县旱灾、霜灾、泥石流、牲畜瘟疫等灾害发生频繁,然而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及时对个别偏远地区的自然灾害实施有效救援,科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四)因病、因残导致贫困  

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居住分散,我县很多农牧区人畜饮水、卫生条件较差,结核病、大骨节病、风湿病、肺气肿等高原病发病率极高。生病无钱医治或路途太远无法请医生医治而导致因病致残致贫情况严重,因而很多地区由贫致病,由病致贫,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农村医保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但因病因残致贫形势依然严峻。

五、德格县扶贫开发工作建议及对策

针对我县实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改变我县的贫困现状,已是当务之急。在今后的扶贫开发进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落实新做法。以整村推进、易地生态移民搬迁、劳务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以不均衡增长为手段,以均衡增长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稳步推动我县扶贫工作。 

(一)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吸引外部投资的“瓶颈”之一。下一步我县在实施扶贫开发进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好贫困地区行路、用电、饮水、通讯和基本农田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解决行路的问题。依托雀儿山隧道建设、国道317线、省道217线和岗白公路的改造升级,提高国省干道通行率,打通雅砻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沿江公路。同时,加强通乡通村公路改扩建,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形成县域内交通网络,突破交通“瓶颈”制约。

二是解决用电的问题。结合“电力天路”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快全县电网建设,重点加强雀儿山以东电网覆盖。同时积极配合雅砻江、金沙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加大县域内中小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农网效益,切实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

三是解决饮水问题继续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农牧民饮水设施,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用水问题。

四是解决基本农田问题。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提高基本农田建设科技含量,加强渠(堰)等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浇灌面积,力争在2015年达到农牧民群众人均拥有1亩稳产高产田(地),促使群众增产增收。

五是解决通讯问题。继续加大通讯设施建设投入和移动基站管护力度,尤其是要发展以光缆通信为主、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传输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电话普及率,提高信息通信质量,努力拓宽贫困人口与外界交流并获取致富信息的渠道。

(二)确定优势产业,发展产业扶贫

文化旅游和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丰富,中藏医药发展潜力巨大。在开展产业扶贫,建立区域性民族特色经济,构建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准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扶贫。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应主要抓好文化旅游业、高原特色农牧业和中藏医药业开发工作,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三)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劳务扶贫转移工作

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倾斜,以少量的财政资金鼓励、调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我县扶贫开发。同时,继续加大劳务扶贫转移工作力度,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广开就业门路,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切实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

(四)创新理念,发展易地生态移民工程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原有扶贫的固有模式,集合力量,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易地生态移民工程。截止目前,我县仍有需要易地生态移民群众2482户12770人。在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情况下,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易地生态移民工程,强化生态环境建设,造福子孙后代。

(五)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扶贫开发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扶贫工作的同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努力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扶贫开发成果。要继续加大教育、卫生、人口、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事业等领域的扶持倾斜力度,以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健康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我县贫困群众越温脱贫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扶贫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社会主义改革创新的有力保障。坚持发展扶贫,加强扶贫力度,完善扶贫机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进一步加大扶贫倾斜力度,创新扶贫机制,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让富裕的花朵开满雪域高原是当前我们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